石牌坊(石牌樓)樓頂?shù)难b飾。(牌坊)牌樓樓頂和房屋頂一樣,有四面坡的廡殿頂、歇山、懸山、硬山多種樣式。頂上有屋脊,正脊兩端有正吻,戧脊頭上有走獸,只是這些裝飾全部都用石料雕琢而成。在南北方建筑的屋頂也具有不同的風格一樣,南方石牌樓( 石牌坊)屋頂?shù)乃膫€角也翹很高,而北方的屋頂四角比較平緩。安徽黟縣西遞村石牌樓屋頂四角翹起,連正脊兩端的正吻也采用當?shù)亻T頭上慣用的鰲魚,魚嘴銜著正吻,魚尾倒立上翹,還有兩根魚須伸向天空,使得整座屋頂?shù)脑煨惋@現(xiàn)的更加輕巧,具有南方建筑特有的風格。
再看梁枋和立柱的裝飾。木牌樓上這兩部分都習慣用彩畫裝飾,在石牌樓(石牌坊)上當然都 用石雕代替了彩畫,有的在梁枋上完全按彩彩畫的樣式刻出相同的紋飾,一根梁枋上有枋心、箍頭、藻頭三部分,分別雕刻出龍紋、旋子、植物枝葉等內(nèi)容。但多數(shù)石牌樓(石牌坊)還是發(fā)揮了石材料的優(yōu)勢,用更豐富的石雕在梁枋和柱子上進行裝飾。在西遞村石牌樓(石牌坊)的梁枋上可以看到雙獅耍繡球、麒麟、鶴、鹿等瑞獸和植物、牌樓等裝飾,為了凸顯它們的形象,多用高浮雕技法。
固定立柱的夾柱石是牌樓(牌坊)很重要的部分,以前的木牌樓、石牌樓的夾柱石都由天然石材制作的,由于它位于立柱下部,垂直于地面之上,離行人視點最近,所以夾柱石上多有雕刻裝飾。夾柱石一般有兩種形式,一是用石料包圍住石柱,形成一個方整的石座,石座的四個垂直的面上都可以用雕飾。另一種形式是在柱子的前后兩面用抱鼓石夾持,抱鼓石的大小視牌樓(牌坊)石柱子的高低而定,在有的抱鼓石上還加有石獅子,獅子或蹲坐,或頭在下,獅身倒立緊貼在柱子上。
縱觀各地石牌樓(石牌坊),尤其是紀念性石牌樓(石牌坊)上的石雕裝飾,常見的除了獅子外,還有麒麟、仙鶴、鹿等瑞獸,并且用萬字、回紋、綬帶、卷草、席紋作底紋。古代用兇猛的獅子、老虎、豹代表武功,把麒麟、鹿、鶴稱作仁獸,其寓意代表著文才,所以在紀念性的牌樓(牌坊)上多用這些動物為題材表現(xiàn)文才武功,顯示出主人的亦智亦勇,以炫耀門第。
當我們介紹了牌樓(牌坊)屋頂、梁枋、立柱和基座等部分的裝飾之后, 再以具有代表性的三座石牌樓(石牌坊)為例,觀察它們通過裝飾表現(xiàn)出來的不同造型特征。
牌樓(牌坊)之一是河北易縣清西陵石牌樓,牌樓共三座,分別立于清泰陵神道前端的三面,圍合成陵前的廣場。三座牌樓形態(tài)相同,均由六柱五開間,上有十一座屋頂。屋頂為四面坡廡殿式,正脊兩端有龍形正吻,四個戧脊上有小獸,四角起翹平緩。在梁枋和柱子的上,部都按照木牌樓上彩畫的樣式用淺淺的浮雕雕出龍、花草等紋樣。方整的夾柱石四面也都有龍與麒麟的雕刻。在柱子與夾柱石交接處,還有兩只麒麟一前一后環(huán)護而華麗的風格特征。
牌樓之二是安徽黟縣西遞村的石牌樓,這是一座表彰功德的牌樓。村人胡文光在朝廷為官三十二年,創(chuàng)作了很多的佳績,皇帝賜建此牌樓,所以在牌樓中央刻有“恩榮"二字,兩側(cè)有雕龍相擁。牌樓建于明萬歷六年(1578年),四根立柱三開門,上有五座屋頂。四根立柱上架設三層梁枋,形成中央高、兩側(cè)低的多層屋頂。梁枋上有斗栱支撐屋頂,斗栱形式與木斗栱相同,而且和木斗栱一樣也附有裝飾性的花板,斗栱之間透空而不用栱眼板。梁枋上有石雕裝飾,雕有麒麟戲逐、鶴麟同春、虎豹呈威等內(nèi)容。立柱上還做出枋子的出頭,在伸出的枋子頭上各站著一位人物雕像。四根柱子和梁枋都不粗壯,柱下部都有倒立的石獅子組成的夾柱石。盡管從柱子、梁枋到斗栱、屋頂全部都石料制作,但由于屋頂?shù)钠鹇N屋角與正吻、斗栱之間的透空和各種雕刻處理,使這座古微州地區(qū)的石牌樓具有空透、輕盈的風格,保持了江南建筑的風格特征。